|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


一、专业概述

1 历史沿革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设立于1978年,最初为“塑料成型工程”,所在学校是原轻工业部部属院校最早开设本专业的四所院校之一,1984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本科生。为适应国家经济和行业的发展需求,1995年调整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河南省专业评估第一名,2019年入选国家、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专业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大格局下,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理念,立足河南,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新需求,培养具有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运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具备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从事生产加工、分析测试、工艺和模具设计、技术管理、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特色优势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专业坚持“工艺-机械-模具”并重的课程体系,推进顶岗实习,实现校企无缝对接。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活动,获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奖50余项。

4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高级职称17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海外留学背景7人,工程背景23人(占比82%),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教学名师、省教学标兵、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19人次。

5 典型成绩

 近三年专业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与企业共同承担的重大横向联合项目10余项,到账经费近千万元;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科研论文50余篇,教学论文1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其中方少明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功能基元键合的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的生态化结构设计、合成及构效调控”实现了欧洲杯在线买球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6 现专业负责人概况

 张晓静,女,197812月生,台前县人,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无机杂化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2010)、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及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2013)、承担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高分子化学”、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3)、郑州轻工业学院优秀教师(2018)、郑州轻工业学院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15)、河南省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5)、指导学生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荣获郑州轻工业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大奖赛三等奖(2008)。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刊物发表SCIEI收录论文二十余篇,编著图书两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二、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措施与成效

1 师资队伍

 (1)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彰显专业特色,从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引进马丽、陈荣源和杨皓然等高分子模具设计和成型加工方向博士,目前专业具有博士学位21人,占比75%,形成了一支以省教学名师方少明教授为核心的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2)推进师资培训交流,强化教师国际化背景:依托学校学科建设的政策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升教学队伍的国际化背景。骨干教师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深造,学习借鉴渥太华大学等国外合作单位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已有张治红等7位老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保障教学能力水平:通过听课、议课和教学大奖赛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张晓静获得河南省教育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张治红获得河南省教育技能大赛三等奖,何领好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三等奖。

 (4)参加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专业积极参加工程教育认证,加强教师培训,贯彻实施OBE理念。目前已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学习培训20人次,对标认证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建立面向产出的毕业要求达成机制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2 人才培养方案

 为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要求,专业依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高分子行业的社会需求纳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订中,建立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培养方案体系。主要有以下举措:第一,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课程质量评价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针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考试考核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个教学环节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第二,实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反馈机制,校、院两级督导采用多种听课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通过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和课程目标达成问卷调查定期反馈教学效果;第三,引入持续改进机制,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定期评价,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并结合外部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专业在2017年河南省专业评估中排名第一,在2019年中国大学材料类本科专业排行榜(艾瑞深中国校友会)位列全国第19名,河南第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正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pdf

3 教学平台建设

 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战略和专业认证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技能,保持和提高专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声誉。因此,教学平台的持续建设就尤为重要。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学院的努力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单元操作平台得到了较好的完善,设计性开放式实验室已经建成、创新性实验专用开放式实验室的微型成型加工单元微型双螺杆挤出机、微型注射机、微型两辊混炼机、微型压片机等也已投入使用,同时HAAKE旋转流变仪、转矩流变仪工作站等一批进口设备及表征仪器的引入使用,既保证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教学,也可用于科学研究,对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实验项目等的顺利完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专业积极联系行业企业,与郑州宝蓝包装材料公司、郑州格力电器、河南惠众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协议,通过在企业的实践锻炼,提高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提高国际化水平

 专业积极推进师资培训交流和海外人才引进,强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背景,为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提供师资保障。一方面,依托学校学科建设的政策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升教学队伍的国际化背景。派遣骨干教师张晓静、何领好、肖元化等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深造,学习借鉴渥太华大学等国外合作单位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依托学校积极地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全职引进了张治红、刘瑞雪、崔静等一批海外博士到本专业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和积极地海外师资培训交流等举措,使得本专业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师资队伍。张晓静教授和张治红教授主讲的《高分子化学》入选河南省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得到拓展,专业理论知识也得到较大提升。

5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肩负着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是新时代专业快速发展和建设的必须条件。专业教师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材料科学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统一思想,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永远跟党走,持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通过微党课,学习黄大年等先进榜样的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和加深热爱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以冯孝中、张忠厚、张治红等老师为代表的省级、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教师。专业在学院的统一指导下,对专业四个年级的所有行政班配备专业班主任,由专业教师兼任,在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思想引领等方面给予零距离的帮助,专业老师们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建立课程质量评价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针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考试考核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各教学环节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

 (2)实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反馈机制,校、院两级督导采用多种听课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通过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和课程目标达成问卷调查定期反馈教学效果。

 (3)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定期评价,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并结合外部评价结果,综合分析讨论形成修改方案,专业和教师进行持续改进。

 (4)制定新教师上课制度,新教师上课前,必须经过助课环节,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学习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的讲授技巧等,经主讲教师认可并在教研室进行试讲通过后,再经学院组织统一试讲,通过后方可申请开新课。

 (5)教学事故处理,完全执行学校与学院相关制度,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教学研讨,将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出预设,积极采取有效保障促使,避免出现预设的教学事故,并对可能出现教学事故的环节进行早提醒、早预防。

三、专业建设成就

1 教师取得成绩

 近年来,专业教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在教学和科研上不断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改革方面,分别有河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和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校专业结构与服务面向的研究与实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报告和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探究式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三项课题分别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科学研究方面,近三年专业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与企业共同承担的横向联合项目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科研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队伍建设方面,2016年以方少明教授为带头人的多尺度复合功能材料团队再次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何领好副教授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称号。课程建设方面,《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高分子化学》获批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2》(模具)获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出版了《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实验》、《高分子材料》等国家及省部级教材。在学科建设方面,2017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河南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评估中全省排名第一。

2 学生取得成绩

 表1 竞赛获奖

类别

序号

名称

所获奖励或支持名称

时间

等级

授予部门

竞赛

获奖

1

谷建锋

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

2017

国家级一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2

乔建

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017

省部级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3

曹植恒

安利股份杯”华中赛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2016

省部级一等奖

中国化工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4

冷本凯

第七届全国大 学生金相技能 大赛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教育部高 等学校材 料类专业 教学指导 委员会

5

赵海涛

第二届全国书画艺术网络大赛

2016

国家级二等奖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全国书画艺术网络大赛组委会

6

余帅杰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16

省部级三等奖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7

金天沐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中国化工 学会、教 育部高等 学校化工 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 员会

8

李美姣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2018

国家级

中国化工 学会、教育部高等 学校化工 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 员会

9

刘洋

首届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总决赛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教育部高 等学校食 品科学与 工程专业 教学指导 委员会

10

刘洋

首届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北部赛区

2018

省部级特等奖

教育部高 等学校食 品科学与 工程专业 教学指导 委员会

11

代绪

首届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北部赛区

2018

省部级

教育部高 等学校食 品科学与 工程专业 教学指导 委员会

12

黄秋荣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南赛区选拔赛

2017

省部级

教育部高 等学校化 工类专业 教学指导 委员会、中国化工 教育协会

13

于柯孟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南赛区竞赛

2018

省部级

教育部高 等学校化 工类专业 教学指导 委员会、中国化工 教育协会

14

李美姣

2018年华中赛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2018

省部级一等奖

中国化工 会、教育部高等 学校化工 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 员会

15

李梦楠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比赛

2017

国家级二等奖

教育部高 等学校化 工类专业 教学指导 委员会、 华南理工大学

16

储鹏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2017

国家级二等奖

中国化工 学会、教育部高等 学校化工 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 员会

17

储鹏

2017年华中赛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2017

省部级一等奖

中国化工 学会、教 育部高等 学校化工 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 员会

18

刘思敏

2015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15

省部级三等奖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19

河南省智联化学仪器设备研究中心

2018年“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2018

省部级一等奖

共青团河 南省委、河南省教 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

飞机眩窗玻璃修复喷雾剂的制备

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8

省部级

河南省教育厅

21

维生素C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8

省部级

河南省教育厅

22

MOF/SPES-C渗透汽化杂化膜的制备、表征及分离MTBE/MeOH

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8

省部级

河南省教育厅

23

MOFs材料对垂直人工湿地水处理的贡献

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8

省部级

河南省教育厅

24

邻氨基苯甲醇衍生物的合成及环钯化研究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6

国家级

教育部

25

蓝色荧光PU革中间体的合成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6

国家级

教育部

26

系列异噁唑杂环中间体的高效简洁制备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6

国家级

教育部

27

电解铝废渣资源化技术研究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6

国家级

教育部

28

两步法快速制备WO3/SnS2/GN三元NOx气敏传感器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6

国家级

教育部

29

金属离子对自养脱氮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6

国家级

教育部

30

抗生素对厌氧 氨氧化细菌的 影响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7

省部级

河南省教育厅


 表2 取得专利

类别

序号

姓名

专利名称

获批时间

专利类型

授予部门

取得专利

1

弋皓月

PVDF/PVP/IL为基底膜的通孔相转移型IPMC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2020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2

丁井鲜

一种金属/聚合物电致动器的疲劳修复方法与应用

2019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3

刘嘉梦

壳聚糖/胶体金复合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

2019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4

郭佩

一种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素超疏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18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5

崔冰冰

一种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18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6

康萌萌

一种荧光素酰肼衍生物、制备方法,改性TiO2功能材料、制备方法及传感器

2017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7

位自英

氧化硅填充的金属多孔材料及其制法与用途

2017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8

李敏

模板原位聚合制备热固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纳米阵列的方法

2017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9

康萌萌

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2016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10

李翀

水溶性有机硅纤维素醚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2016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11

张园厂

一种蛋白质无机杂化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以该材料为载体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2016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刘顺利

氧化亚铜/壳聚糖复合材料、敏感膜、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2016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13

李银萍

一种蓝色荧光NN-二(4-氰基苯基)氨基乙酸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2016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表3 发表论文

类别

序号

姓名

论文名称

发表时间

发表期刊

期刊类别

发表论文

1

刘嘉梦

Titanium dioxide encapsulated carbon-nitride nanosheets derived from MXene and melamine-cyanuric acid composite as a mult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hydrogen 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n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2019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SCI

2

韩宇兵

Hydrophilic PVDF film with enhanced inner channels for both water and ionic liquid driven IPMC actuators

2019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SCI

3

李真真

Bifunctional bioplatform based on NiCo Prussian blue analogue: Label-free impedimetric aptasensor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d living cancer cells

2019

Sensors & Actuators: B.Chemical

SCI

4

李艳玲

Fluorine-doped nickel cobalt oxide spinel as efficiently bifunctional catalyst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2019

Electrochimica Acta

SCI

5

马亚申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a thre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d MoS2 nanosphere-PANI/reduced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scorbic acid, dopamine, and uric acid

2019

RSC Advances

SCI

6

胡梦瑶

Construction of Tb-MOF-on-Fe-MOF conjugate as a novel platform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and living cancer cells

2019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SCI

7

崔冰冰

Solution-plasma-assisted bimetallic oxide alloy nanoparticles of Pt and Pd embedded within two-dimensional Ti3C2Tx nanosheets as highly active electrocatalysts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2018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SCI

8

杨龙钰

Copper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CuOx-coated three-dimensional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nd polyaniline composite: Excellent candidate free-standing electr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2018

Electrochimica Acta

SCI

9

胡彬

Bimetallic-organic framework derived porous Co3O4/Fe3O4/C-loaded g-C3N4 nanocomposites as non-enzymic electrocatalysis oxidization toward ascorbic acid, dopamine acid, and uric acid

2018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SCI

10

郭川磐

Aptamer-Templated Silver Nanoclusters Embedded in Zirconium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Bifunctional Electrochemical and SPR Aptasensors towar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2017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SCI

11

苏方方

Two-Dimensional Zircon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 Composites Embedded with Au Nanoclusters: A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toward Detecting Cocaine

2017

ACS Sensors

SCI

12

宋瑞瑞

Feasible synthesis of protein-templated zinc phosphate-supported Pt nanoparticle with enhanced electrocatalysis for methanol oxidation

2017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SCI

13

田稼越

Highly stable alumin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biosensing platforms for assessment of food safety

2017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SCI

14

段奉和

Iron oxide@mesoporous carbon architectures derived from an Fe(II)-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for highly sensitive oxytetracycline determination

2017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SCI

15

李坤振

One-step fabr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based on DNA-modified three-dimensional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nd chitosan nanocomposite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Hg(II)

2016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SCI

16

康萌萌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for lysozyme based on a gold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a nanocomposite consisting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cuprous oxide, and plasma-polymerized propargylamine

2016

Microchimica Acta

SCI

17

王彦辉

液晶聚氨酯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2016

工程塑料应用

核心

18

刘强

磁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对Cr3+的吸附

2016

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19

汤凯

A label-free multi-functionalized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based onaFe3O4@3D-rGO@plasma-polymerized (4-vinyl pyridine)nanocomposite for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proteins in whole blood

2016

Electrochimica Acta

SCI

20

董晓东

Photoinduced triple shape memory polyurethane enabled by doping with azobenzene and GO

2016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SCI


 表4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类别

序号

名称

所获奖励或支持名称

时间

等级

授予部门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

新型热过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2017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17

省部级二等奖

河南省教 育厅

2

快速升降多用安全接收瓶架的设计

2017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17

省部级二等奖

河南省教 育厅

3

利用城市污泥生产作用无土草坪

2017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17

省部级二等奖

河南省教 育厅


3 毕业生培养质量

 建立了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对毕业5年以上的毕业生进行每年一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5年后仍从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达76.5%。其中80%以上认为自己能够运用自然科学与专业领域知识,识别、表述、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高分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58.6%的毕业生在毕业5年之后能够成为单位的技术或管理骨干。我专业毕业生在高分子材料行业的贡献和影响力已经日益显现,河南省内乃至全国家电、食品包装、医疗器械、日用管材,轻工机械等企业的大批中高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均为我校毕业生,如我校广东校友会会长贾国忠(设立五行材料奖学金,10万/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03所结构复合材料中心副主任郭鸿俊、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振坤、成都美富特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锦鹏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认为本校毕业生在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学科跨度等多方面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表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支撑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对其职业修养及心理素质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比较满意。下面列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塑料制品厂

新飞集团工程塑料公司塑料制品厂

新飞集团工程塑料公司塑料制品厂评价意见

郑州轻工业学院在同类工科院校中,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近年来,郑州轻院为适应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 “ 工学结合 ” 的教学改革,加大力度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

本公司主要生产集团公司家电产品相配套的工程塑料制品,是郑州轻工业学院高分子专业多年的定点实习基地。    

公司发展过程中急需的是高素质的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才。郑州轻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能够以高分子材料科学为基础,融合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加工机械和加工模具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的同时,熟悉相关加工工艺原理、机械的原理、组成和模具,专业培养体系科学实用,充分体现了轻工的特色。该专业重视实践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对于有志从事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与加工行业的毕业生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该学科的专业培养模式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模具比较熟悉,因此能够很快适应公司的生产环节,缩短试用期,提高了作效率。    

在我们公司工作的郑州轻院毕业生有30余名,他们工作勤勤恳恳,敬业爱岗,有较高的业务技术素质和较强工作能力。对于他们的表现,公司很认可,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希望高分子专业与时俱进,为我们公司和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佛山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评价意见

 近几年来,我公司从郑州轻工业学院共招收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20余名,他们分别通过实习期考核,现已成为我公司正式员工。在公司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技术一线工作,他们工作勤勤恳恳,敬业爱岗,有较高的业务技术素质和较强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郑州轻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能够以高分子材料科学为基础,融合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加工机械和加工模具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的同时,能够熟悉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原理、机械的原理和模具,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了专业课程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实践教学,对到本公司工作的毕业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明显缩短了学生进入工厂后的适应阶段,为我们公司缩短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多学生提前结束了实习期。贵校毕业生在公司的实际工作中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他们的综合素质高。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的适应性非常强。

 (2)实践动手能力的功底扎实,操作非常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3)创新意识强,在工作中的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技改方案。

 (4)吃苦耐劳,具有很好的团队协助精神。

 郑州轻院毕业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可以很快的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上手。希望贵校高分子专业与时俱进,进一步拓宽聚氨酯制品的知识点,为我们公司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工程技术人才。


4 近五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及其分析

 本专业为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高等院校和党政机关等单位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级科技人才,获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本专业毕业生中有60%以上成为我国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东省中山市与佛山市)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模具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科学研究、产品质量分析与测试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和核心技术人员;另外在毕业生中也有很多同学考取了中科院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年份

毕业生

人数

境内升学

人数

境外升学

人数

就业人数

自主创业

人数

2019

127

33

0

90

4

2018

111

33

0

76

2

2017

115

30

0

82

3

2016

114

21

0

87

6

2015

116

34

0

78

4


 四、今后五年专业建设规划

 主要思路:更新办学理念、加强人才建设、优化顶层设计、彰显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举措:

 (1)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贯彻工程教育理念新标准:深入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新时代高教四十条为专业的理论指导原则,更新办学理念,坚持面向社会的服务需求,积极推进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贯彻执行OBE教学理念和标准。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进师资培训交流: 对外借助学校人才兴校战略,积极引进与专业特色方向契合的高层次人才,解决专业发展的人才储备问题,打造年龄结构更为合理、学历层次更高、更有活力的教学团队;对内凭借学校学科建设的政策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进修培训,提升教学队伍的国际化背景。

 (3)建立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顶层设计中引入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进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定期走访、座谈等方式,考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外部达成度;在专业内部则通过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价获得内部的教学质量反馈结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外部和内部评价结果进行研究讨论后,进行新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

 (4)利用学科资源,发挥科研优势,研教融合:依托本专业的河南省表界面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和材料学河南省重点学科,专业教师均承担有省部级以上的纵向项目或横向项目,通过毕业论文、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将教师的科研优势反哺到本科教学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有力支撑。

 (5)推行混合式教学方式,强化创新实践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翻转课堂、微课等混合式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对分易、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从“教师教”逐渐过渡到“学生学”的模式,在课堂教学层面实现OBE教学理念,打造金课,杜绝水课。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坚持顶岗实习模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欧洲杯在线买球网版权所有

地址: 郑州市科学大道136号